院士:64%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中晚期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等领衔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简称《2024版共识》)在上海定稿发布。
《2024版共识》发布。受访者供图
樊嘉院士表示,目前,外科根治性治疗仍是肝癌实现长期生存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约64%的中国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此类患者预后差,虽有部分患者能从手术切除中获益,但绝大多数患者已不适合首选手术切除。转化治疗和围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实现治愈性转化,获得长期无瘤生存。
《2024版共识》进一步理清概念、规范转化治疗临床路径,全面回顾了肝癌转化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并提出了肝癌转化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策略和实施过程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切实惠及肝癌患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表示,三年前发布的《2021版共识》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并得到很好的推广。三年来,介入微创以及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使更多患者获得了转化手术的机会。此次《2024版共识》的应运而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肝癌诊疗规范化进程,助力于更多患者获取生存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征教授详细介绍了《2024版共识》的更新要点。王征表示,肝癌转化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是CNLC(中国肝癌临床分期) Ib-IIIa期初始不适合手术切除、但具有潜在切除可能的肝癌患者。
他说,近年来,随着系统抗肿瘤治疗新模式的涌现(如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等)以及传统局部治疗的升级,转化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已成为肝癌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物的获批,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有效推动了肝癌转化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发展。同时,系统性治疗药物联合局部治疗已成为肝癌转化治疗的常用策略。
另一方面,初始适合手术切除但合并高危复发转移风险的患者可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多项靶向免疫±局部治疗的临床研究在肝癌围手术期治疗中展现出了不错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如何布局最优的实施方案,如何平衡疗效、耐药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实施从研究到临床的转化以及临床结局的转化,仍需中国学者砥砺前行。
与会专家表示,外科技术的进步、系统抗肿瘤治疗药物的涌现以及传统局部治疗的升级显著提高了肝癌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初始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转化治疗带来重要契机,使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在药物方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有了非常多的突破,这些突破为中晚期肝癌病人带来了长时间的生存。同时,靶免联合治疗、免疫治疗单药或其他联合治疗策略用于具有高危复发转移风险的肝癌围手术期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目前已有多个相关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值得期待。
另外,专家们提倡对于肝癌转化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全程多学科MDT合作,包括外科、肿瘤内科、介入、放疗、影像、病理等科室,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