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特朗普真是懂王,知道登门拜访需要带上礼物。就在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归还中国流失近80年的战国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的当天,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主动抛出橄榄枝:“我想访问中国。”一边是中美文化合作的成功案例,另一边是特朗普“重返亚太”的外交试探,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实则交织着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国宝回归:一场跨越80年的文明救赎
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出土的战国帛书,是中国最早的典籍式古书,记录着四时宜忌、军事占卜等珍贵内容,被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活化石”。
然而,这批国宝1946年被美国情报人员柯强以“拍照研究”为名骗取,非法流入美国,分藏于赛克勒基金会和史密森尼博物馆近80年。直到2025年5月16日,在中美双方基于《青岛建议书》的对话框架下,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终于回归故土。
文物追索的背后,是中国构建的“证据链+国际合作”模式的成功:通过芝加哥大学移交的盒盖物证、蔡季襄催款信件等关键证据,坐实了文物非法流失的历史。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将继续追索仍流落美国的第一卷《四时令》。这场跨越世纪的“文明重逢”,不仅强化了中国的文化主权,更成为全球文化遗产返还的典范。
特朗普的“访华”信号:政治算计还是战略需求?
几乎与国宝归还同步,特朗普在中东之行收官之际,高调宣称“想访问中国”。他在福克斯采访中反复强调:“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却又不忘补充:“这些海湾国家曾想靠拢中国,但现在不会了。”这种矛盾表态,暴露了其外交策略的双重性。
目的一:转移国内矛盾,塑造“外交强人”形象
特朗普此次中东行签署了沙特6000亿、卡塔尔2430亿、阿联酋20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试图以“经济外交”掩盖加沙冲突未解、国内选举压力的困境。此时释放访华信号,既能转移舆论焦点,又能借中美互动抬高自身国际影响力。
目的二:试探中方态度,为选举铺路
2025年正值美国大选预热期,特朗普需要在对华关系上展现“强势与灵活并存”的姿态。通过示好中国,他既能迎合部分选民对缓和贸易战的期待,又能为潜在谈判(如关税、科技竞争)预留筹码。
目的三:对冲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特朗普在中东反复强调“阻止中国拉拢盟友”,实则暴露焦虑。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能源合作、数字丝绸之路项目已深度绑定,仅2024年中沙贸易额就突破800亿美元。特朗普试图以投资协议和“安全承诺”分化中阿关系,但如专家所言:“海湾国家降低对华依赖的可能性极低。”
国宝归还与特朗普示好,这两件事的“时间巧合”绝非偶然。从策略上看,美国选择在特朗普外访期间完成文物返还,既可展示“对华合作善意”,又能为后续谈判营造氛围。而特朗普的访华意愿,则可视为对中方释放的“政治礼物”的回应。
从深层逻辑看,文物归还是中美在文化领域的“低风险合作”,符合双方修复关系的需求;而特朗普的外交喊话,则是将中国作为其“交易艺术”的一环——既想遏制中国崛起,又不得不承认合作必要性。正如《南华早报》分析,特朗普的中东战略本质是“经济合作包裹遏制中国”,不过,中国早已不是被动应对者。
审忆,审忆媒体,头条,批发,地摊,新闻资讯,生活,美食,情感,教育,论坛,科技,汽车,母婴,美妆,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新闻图片,新闻专题,新闻论坛,军事,历史审忆新闻网
奥罗奇,天下,国际,全球经济,社会万象,娱乐,时尚要闻,文化,军事,视频,科技,营销,职场,管理
爱深炽,服饰,内衣,运动,户外,日用,百货,食品,饮料,母婴,玩具,鞋包,配饰,美妆,日化,数码,家电,汽车,用品,机械,五金,仪表,包装,办公,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