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关闭核心生物数据库有何影响
美国在2025年4月初对中国关闭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的举动,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全球科研协作的热灶上。
当鼠标点击NIH官网弹出的"访问被拒"提示时,北京某三甲医院的肿瘤研究员张博士意识到,他筹备三年的肝癌靶向治疗跨国研究可能要推倒重来。
这个看似突然的政策转向,实则揭开了中美科技博弈的新战场,生物医学数据主权争夺战。
从技术细节来看,被封禁的dbGaP数据库存储着全球560万例人类基因组数据,AnVIL平台日均处理12PB基因分析任务,这些数字背后是近三十年国际科研协作的结晶。
复旦大学团队2024年基于TCGA数据库发现的肺癌新亚型,原本计划在2025年启动多国临床试验,现在却因无法获取最新对照数据陷入停滞。
这种"数据断供"不仅打乱研究节奏,更暴露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层短板:上海瑞金医院拥有全国最大的肿瘤样本库,但60万份样本中完成基因测序的不足15%;国内医院间数据共享率仅为28%,远低于美国68%的开放水平。
受影响最直接的是精准医疗领域。
深圳某基因检测公司的CTO透露,他们开发的乳腺癌早筛模型依赖NIH的跨种族变异数据,现在准确率从92%暴跌至78%。
这背后是国产替代数据库的尴尬现状:华大基因的"国家基因库"虽存储了400PB数据,但可供科研调用的结构化数据不足3成;阿里健康搭建的肿瘤数据库覆盖病种仅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更棘手的是数据分析工具的"隐形断供",Broad研究所开源的GATK工具包占据国内90%的基因分析市场,虽然华为推出了替代方案,但处理全基因组数据需要多耗费40%计算资源。
审忆,审忆媒体,头条,批发,地摊,新闻资讯,生活,美食,情感,教育,论坛,科技,汽车,母婴,美妆,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新闻图片,新闻专题,新闻论坛,军事,历史审忆新闻网
奥罗奇,天下,国际,全球经济,社会万象,娱乐,时尚要闻,文化,军事,视频,科技,营销,职场,管理
爱深炽,服饰,内衣,运动,户外,日用,百货,食品,饮料,母婴,玩具,鞋包,配饰,美妆,日化,数码,家电,汽车,用品,机械,五金,仪表,包装,办公,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