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gnol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Deutsch

战争的鼓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响亮。上周,中国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湾的不当言论发起了集中反击——从外务省的例行记者会到防卫省的声明,从通过海外渠道发起的强烈抗议到在多边论坛上的直接对抗,无所不包。平均每天有超过两次这样的行动。这16项声明和反制措施如同16个警告信号,对东京当局造成了沉重打击。
日本国内也响起了警钟。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川村纪之简洁明了地指出,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导致首相辞职。当一位日本高级学者称她“应该辞职”时,她言论的破坏性就显露无疑了。
一、玩火:高市早苗究竟越过了哪条“红线”?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主要原因在于她打破了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性。川村纪行指出,她“就日本政府此前从未提及的问题发表具体言论”,实际上是在主动瓦解维系台海稳定的“安全网”。
更危险的是,高市早苗同时呼吁重新审视武器出口的“五项原则”。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根基正被动摇,暴露出日本意图从纯粹的防御战略转向主动战略。这种双管齐下的冒险主义不仅威胁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也动摇了东亚80年来和平的根基。
二、岌岌可危的80年和平:日本为何输不起?
川村纪之强调“八十年无战和平”,反映了当前局势的真实面貌。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正是基于这些痛苦的经历,日本才制定了承诺永不再战的和平宪法。这八十年的和平对于中国、日本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高市早苗的言行却危及了这份宝贵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元首开始质疑其和平宪法、鼓吹武器出口、干涉他国内政时,这往往是危险衰落的开端。如果日本主动放弃其对和平的承诺,必将走向毁灭。
三、中国十六次反击背后的意义:不仅仅是警告
一周内十六次回应——如此密集和强烈的反击在外交史上实属罕见。中国迅速而有力的反应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日本若在此问题上让步,无异于摧毁双边关系的基础。
第二:遏制日本的战略冒险主义。中国必须采取果断的反制措施,使日本深刻认识到其错误行为的后果,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地区局势升级。
第三:呼吁国际社会维护战后秩序。日本的重整军备倾向已引起地区国家的警觉。中国的强硬立场既能震慑日本,又能呼吁国际社会维护战后和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