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滥施关税乱上加乱
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冲击下,美国民众通过囤积耐储物品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加拿大、丹麦等国家的消费者则用抵制美国产品的方式表达对该政策的强烈不满。
“(美国)总统非但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华盛顿成为了‘国际弃儿’……经济衰退的阴影正逐步逼近美国。”英国《卫报》这样写道。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贸易战很容易失败》一文强调,“美国在把所有赌注押在一手必输的牌上。”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此举不仅不能解决美国国内经济痼疾,反而激化了美国政治极化问题,严重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与此同时,中国始终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4月13日,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大批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等待装船出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征关税是“自断供应链”之举
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4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了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其原因是美国宣布的一系列关税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风险。
自1月就职以来,特朗普便挥舞起“关税大棒”。他将关税视为“字典里最美丽的词汇”,是实现美国“产业回流与制造业复苏”的重要工具。但当他沉浸在以关税“撬动全球产业链向美国倾斜”的幻想中时,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
“特朗普推行的是一种典型的‘休克疗法’。该举措不但无法达成目标,还会加速美国经济失血,引发国内危机。”陈征分析称。
具体来说,一方面,美国的通货膨胀会加剧,大量依赖进口的美国企业或将破产,进而引发失业危机;另一方面,美国高端制造业将最先受到冲击。以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如特斯拉)等产业为例,它们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但美国人工成本高,且缺乏像中国这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重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难度极大。“加征关税的政策无疑是自断供应链。”
美国“对话”新闻网强调,即使关税迫使一些制造业转移到美国,也极有可能弄巧成拙。举例来说,更多美国本土钢铁生产的确能为美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但高成本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美国的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都会受到伤害。
陈征表示,与美国过去的关税政策相比,本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特点是:加征关税数额巨大、辐射面更广,几乎涵盖所有与美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而且,当前美国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因此特朗普急切地采取行动,通过贸易战的手段,试图逼迫各国购买美债,帮助美国缓解债务问题。
“特朗普忽视了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地位。”陈征观察到,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是顺差大国。像微软、谷歌等高科技企业提供的软件,金融公司的金融业务及AI算力公司提供的虚拟经济服务都为美国创收颇丰,仅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达2950亿美元,远高于2000年的770亿美元。
“一旦你产生了恶意,就很难卖出东西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韦恩斯坦向美国《华尔街日报》表达了他的顾虑,关税政策会损害美国在其他国家开展业务的能力。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投资研究董事总经理菲利波·塔代伊透露,欧盟或将目标锁定至美国的服务进口领域,采取反制措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欧盟已提议制裁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此外,特朗普的做法也激起了外国消费者的“反美情绪”,他们倾向于避开美国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企业。
“长此以往,美国推行的政策终将损害其国家软实力,挫伤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优势,对其服务业造成重创。”陈征强调。
削弱了对美国制度的信任
“混乱的关税政策削弱了人们对美国制度的信心。”《纽约时报》这样写道。但特朗普并没有停止行动。
谈及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原因,陈征分析称,从意识形态层面看,特朗普所代表的“MAGA”群体正是民粹主义与极右翼的结合。当下美国实力相对下滑,经济结构问题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民众被剥夺感变强,向右转趋势明显。特朗普上台后,为回馈其“基本盘”,顺势推出民粹主义主张,回应底层民众诉求。
从政治层面看,美国社会与政治极化日益明显,部分工人阶级群体感到自己被民主党、建制派及华尔街精英背叛。他们将社会诸多问题归责于移民和国外竞争对手,特朗普利用了他们这种心理。
“但美国政府的决策过于匆忙。既没有给自身留出调整供应链的时间,也没有真正做好失去中国的准备。”陈征表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进一步解释称,在美国发动的这场贸易战中,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国从中国获得的重要商品无法在短期内被替代,也无法在国内以低廉的成本制造。
事实上,美国金融市场正在遭受着动荡,社会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的股市震荡、政府举债成本增加,动摇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根基,投资者信心受挫,还可能导致美元信用受损。
在与欧洲学者交谈时,陈征观察到,美元相当于“美国的石油”。然而美元的根基是美债,如果美债遭受冲击,美元便会丧失信用。当前,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幕僚费尽心思想让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相信,其加征关税挑起的动荡局面是有意而为之的“阵痛”,而非肆意妄为。然而,多国政府和媒体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不仅扰乱了全球贸易,也会反噬美国自身。
如今,美国民众被关税政策产生的负面阴霾笼罩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在特朗普上台后的10周内,佛罗里达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选民对共和党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他们要求共和党领导者尽快调整策略。
其实,无论是共和党执政还是民主党执政,都无力解决美国经济领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陈征解释称,美国选举制度存在一个弊端:政治家缺乏长期战略规划,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被严重消耗,进而导致美国政治生态陷入摇摆状态。在此基础上,关税政策激化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极化,给极右翼势力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除美国国内政治生态遭受冲击外,美国与传统盟友间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正严重危及其联盟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时报》分析称,由于共同利益与相近的价值观,美国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英国等国建立起了长期盟友关系。但特朗普大力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猛烈打击的正是传统盟友和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
陈征分析称,美欧的跨大西洋关系的信任机制将被动摇,其经贸关系或受影响;美日韩同盟关系出现裂痕;若美国执意对东盟国家加征高额关税,美国昔日与这些国家建立的联系也将破裂。
“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给美国自身的经济、政治及外交领域招致诸多困扰。”陈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