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港口买方贝莱德首次回应争议
一、争议交易始末:230亿美元港口资产牵动地缘神经
2025年3月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发布公告,宣布拟以227.65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交易标的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战略要地,涵盖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其中,巴拿马港口承担中国21%的海运贸易量,堪称中国与美洲贸易的“咽喉”。
香港《大公报》率先发声,直指交易“损害国家利益”,认为港口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其控制权转移将威胁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安全。梁振英更以“商人有没有祖国?”质问李嘉诚,强调“在商言商”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中国外交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迅速介入,以“国家的安全”与“反垄断”为由启动审查,原定4月2日签署的协议被迫暂缓。
二、贝莱德首次发声:意大利船王“操盘”背后的战略意图
3月31日,贝莱德集团通过周年股东函首次公开回应争议。其核心论调可概括为三点:
1. 淡化美国角色,突出欧洲合作方:贝莱德称,交易最大合作方是意大利船王家族控制的地中海航运集团(MSC)及其子公司TIL码头投资公司,强调“实际操盘者”为MSC总裁Diego Aponte,试图将交易包装为“欧洲主导的商业合作”,而非美国资本的单向扩张。
2. 强化基建基金GIP的“中立性”:贝莱德旗下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GIP)负责此次交易,该基金由美国富豪阿德巴约·奥贡莱西创立,贝莱德持股20%。贝莱德宣称,交易完成后,GIP与MSC将形成“全球港口联盟”,掌控约100个港口资产,但避谈美国政府对GIP的实际影响力。
3. 强调“增强基础设施控制权”的商业逻辑:贝莱德称,港口整合将提升全球物流效率,却未提及美国商务部2月拟对中国船只征收单次150万美元“服务费”的政策。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借港口控制权实施算法歧视或费用制裁,那么中国货船可能面临“隐性封锁”,直接冲击4.23亿吨年运量。
贝莱德的回应被舆论质疑为“洗白”策略:通过转移焦点至欧洲合作方,掩盖美国资本对全球航运节点的战略渗透意图。正如梁振英所言,“美国商人只会做符合美国利益的事”,交易本质仍是资本全球化与国家的安全的博弈。
三、地缘风险:港口控制权如何威胁中国“一带一路”布局?
中国对此次交易的敏感,源于其可能打破“一带一路”的航运网络平衡:
巴拿马运河“卡脖子”风险:若贝莱德控制运河两端港口,可通过提高通行费、延长检查时间等手段限制中国船只,威胁中国对美洲的出口通道。2024年中国经巴拿马运河的货物占全球海运量的21%,这一比例在贸易战中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数据与算法霸权隐患:交易包含智能码头管理系统与物流数据的移交。若美国通过算法优先调度盟友船只,中国货船可能被“降级”,重演2018年欧洲港口遭黑客攻击导致中国车企损失10亿美元的悲剧。
挤压现有战略港口布局:中国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地的投资可能因美国港口网络扩张而边缘化,削弱“一带一路”的物流协同效应。
审忆,审忆媒体,头条,批发,地摊,新闻资讯,生活,美食,情感,教育,论坛,科技,汽车,母婴,美妆,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新闻图片,新闻专题,新闻论坛,军事,历史审忆新闻网
奥罗奇,天下,国际,全球经济,社会万象,娱乐,时尚要闻,文化,军事,视频,科技,营销,职场,管理
爱深炽,服饰,内衣,运动,户外,日用,百货,食品,饮料,母婴,玩具,鞋包,配饰,美妆,日化,数码,家电,汽车,用品,机械,五金,仪表,包装,办公,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