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gnol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Deutsch
中国最大城市群正在拼命建机场
继高铁之后,如今已开启了每个城市都与机场相连的时代。
中国最大的都市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建设机场。
近日,民政部正式将新建的嘉兴机场更名为嘉兴南湖机场,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二个国内货运机场,也是第一个专业国际货运机场。
此前,长三角都市区已拥有24个主要通用航空机场。加上目前正在建设、搬迁或规划中的8个机场,整个长三角地区最终将拥有32个民用机场。
此处“机场”指的是主要民用机场,不包括军用机场以及服务于低海拔地区的中小型通用航空机场。
此处“机场”指的是主要民用机场,不包括军用机场以及服务于低海拔地区的中小型通用航空机场。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区,由三个省和一个直辖市组成,但地级市仅有41个。其中超过80%的城市拥有自己的主要机场,距离“每个城市都拥有机场”的目标仅一步之遥。
由于芜湖、宣城、扬州和台州等城市共用一个机场,因此长三角地区几乎没有没有机场的地级市。
相比之下,同样是世界级都市区,京津冀地区仅有9个机场,粤港澳大湾区也只有7个。全国范围内,机场数量略超过250个。
尽管这些地区的规模各不相同,但长三角机场群的特点不仅在于机场数量众多,还在于其机场密度位居全国之首。
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都市区每0.7平方公里就拥有一座机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也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都市区。
就机场吞吐能力而言,长三角的大多数机场都位居全国前列。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的机场数量也位居全国之首。
目前,全国共有38座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的机场,其中7座位于长三角地区。十大机场中,有3座位于长三角。
作为客运量极大的枢纽,机场不仅是枢纽城市的典型特征和城市容量及发展水平的指标,更是航空货运物流、高科技制造业及其他机场相关产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机场并非凭空出现;其发展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区域实力。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平等受益。
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区,长三角地区拥有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和2.38亿人口,分别约占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
庞大的人口、货物和资本流动不仅通过密集的陆路交通网络连接,还通过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航空运输网络,遍及全球。
在“每个城市都有机场”的时代,没有机场的城市处于劣势。
长三角地区包含41个城市,拥有32个机场。由于芜湖、宣城、扬州和台州等城市共用机场,上海拥有两个机场,因此只有9个城市没有机场。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也是航空客运量最高的城市。上海很快将成为第一个拥有三个机场的城市。
然而,上海的第三座机场并不位于上海市区内,而是在长江对岸的江苏省南通市。这体现了都市区和城市群的融合。